它是神諭指示的王國,也是聖保羅宣揚基督教義的應許之地。

它擁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神殿,也有藏書量名列世界前三大的圖書館。

有人說,它是「土耳其的『龐貝』」;

也有人說,它是見證希臘羅馬時代榮光的首屈一指城市。

04-104Efes遺址(圖書館).jpg

  Ephesus Ancient City(艾菲索斯),是羅馬帝國在小亞細亞行省的最大城市,聖經上稱為Efes(以弗所),目前則位於土耳其Selçuk(塞爾丘克)境內。

  關於Efes古城的創建有幾種說法:一說為神話中的亞馬遜人創立,後由卡利安人和利勒吉安人定居;二說為卡利安人自詡為安那托利亞高原最古老的居民,定都於Halicarnassus;三說則來自於雅典神話,也是流傳度最高的。據說雅典國王Kodros的兒子Androklos(安卓克羅斯)一心想當國王,但總不能冒大不韙弒父篡位,只好到神殿請示神諭。阿波羅神諭指出必須在「魚」與「熊」之處建城(導遊Orhan的版本是「魚」和「野豬」),其後Androklos在林間烤魚時,魚突然從烤盤上跳起,弄散了木炭同時還點燃了附近的灌木叢,驚醒原本躲在灌木叢中的熊,於是Androklos立刻決定在當地建城。這座位於皮昂山(Mount Pion)北部山腳的城市,後來成為貝加蒙王國的發跡之地。

  EfesB.C7世紀至B.C4世紀間陸續遭受外族攻擊,作為城市守護中心的阿特米斯神殿(Artemis)更數次被焚毀。直到亞歷山大大帝打敗波斯人,征服安那托利亞高原,在Efes開啟一連串基礎建設,Efes才真正奠定日後愛琴海東岸貿易中心的地位。

  羅馬統治時期,Efes達到它的黃金時代。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宣布Efes為小亞細亞行省的省會;Efes同時也是當時羅馬總督的永久居留地,人口數多達25萬人,是當時亞州的貿易與金融中心。然而,凱斯特河(Cayster River)的泥沙淤積加速了Efes的沒落。隨著港口逐漸遠離,居民缺乏貿易收入的同時卻又不願搬遷遠離作為信仰中心的阿特米斯神殿,Efes遂漸次失去它的經濟價值。

  今日所見的Efes遺址已是第三次建城後的景象,不僅位置離港口較遠,部分文物更被英國與德國人帶回,分別收藏於大英博物館與柏林博物館。不過,這又是一段藉興建鐵路之名行掠奪古文物之實的故事了,此處只能暫時略過。

 

  說起Efes這座曾出現在聖經中的名城,一直是我心中期待度滿分的土耳其景點之一。因此,儘管巡禮Efes的時間是驕陽正炙的pm1:30,我還是滿心雀躍能夠親睹這龐然的遺址。為了避免重蹈當年遊龐貝城走馬看花的覆轍,行前特別參考旅遊書自製「Efes平面圖」,走在比龐貝城足足大上八倍的Efes古城,按圖索驥加上領隊與導遊的介紹,果然很快進入狀況,成功烙印深刻印象。

SAM_9283.JPG

  Efes遺址共有南北兩個入口,由於我們從聖母瑪利亞小屋直接過來,因此取道南邊入口進城(純粹就是順路~)。猜猜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什麼?如果是中國城鎮,印象中城門進來後應該是市集吧!不過羅馬人果真是個奉「實用」二字為圭臬的民族,甫進城一座羅馬樣式的瓦流士浴場就這麼昂然佇立在右手邊,連續拱門的造型好像笑彎了眼的臉龐,感覺是頗稱職的迎賓大使。領隊說這座浴場是讓那些外地來的官員可以先在此梳洗一番,消除疲勞同時還能洗去外來病菌,古羅馬時代另類防疫措施。

04-2Efes遺址(浴場).JPG

 

  再往前走,左手邊的小廣場是供居民集會交流的市集。路旁用鐵欄杆圍起來的大理石塊引起大夥兒的注意。仔細一看,石塊的左上角畫著被均分為八等分的圓;正中央刻著一串像是「ᴈλOXI」的奇異符碼;上下邊還有兩條類魚形的線條。

04-9Efes遺址(身份辨識標記).JPG

  其實這個石塊必須反過來看才對:奇異符碼正確寫法是「ΙΧΘΥΣ」,是希臘語中的「魚」,基督徒將這五個字母分別當成「耶穌」(ΙΗΣΟΥΣ)、「基督」(ΧΡΙΣΤΟΣ)、「神的」(ΘΕΟΥ)、「兒子」(ΥΙΟΣ)、「救世主」(ΣΩΤΗΡ)五個字的字首,配合上下線條組成的魚形符號,象徵基督教的信仰核心。由於當年基督徒受到羅馬帝國迫害,為了方便辨認對方身分,其中一人會先隨意畫出一條弧線,如果另一人能接著畫出「魚形」弧線的另一半,則可確認彼此皆為基督徒;若否,一條弧線也不至啟人疑竇。其後儘管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合法化,但「耶穌魚」符碼仍由於特殊的歷史意義而保留下來,自此成為基督教的代表符號之一。

  聽完「耶穌魚」符碼的概念,我當下的想法是應該也來好好效法一下,發明個簡單易懂的線條作為我與「曾經教過學生」之間的暗號,免得每次畢業校友回來都讓我傻傻搞不清楚……^^”

 

04-12Efes遺址(立法院).JPG

  市集的對面有個小型的半圓舞台,似曾相識的階梯圓弧結構令人直覺地認為是羅馬劇場,不過對於Efes這樣的大城而言,如此空間未免過分狹隘,不敷使用。其實這是古羅馬時代高級官員開會的議事場,大約可容納1400人,後來也兼作音樂廳之用。

04-18-1Efes遺址.jpg

  出了議事場,前行約十來公尺,會看到許多石柱高低錯落地矗立在某塊區域,這是當年的市政廳(一說「城市公會堂」)。羅馬時代的市政廳區分為好幾個辦公室,中庭則擺放著代表城市守護神的阿特米斯女神雕像,同時終年燃燒聖火,象徵城市精神永不熄滅。一旁的導覽牌上介紹了當初在此挖掘出的兩具阿特米斯石像,如今石像則被保存在位於Selçurk市中心的「以弗所考古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

 

  前行至道路轉彎處,Orhan特別指出立於轉角的石碑,讓我們試著看圖說故事。

04-22Efes遺址(醫療中心).JPG

  石碑上的浮雕是一位拿著手杖的牧羊人,再仔細看則會發現牧羊人腳上穿著有翅膀的鞋子;而他的手杖則由雙蛇交纏而成,其上還有一對鳥翅膀。只要對希臘神話有些概念的人,應該不難猜出這人是荷米斯(Hermes)。雖然Hermes是位爭議性頗高的神祇,既是商業之神也是偷竊之神,不過他手上拿的雙蛇雙翼手杖後來成為世界兩大醫學標誌之一,所以這兒很明顯地是暗示附近有座醫院囉!

(p.s世界醫學標誌的兩大系統,一是以Hermes手中的雙蛇雙翼魔杖為主題;另一則是以醫神Asclepius手上的單蛇纏杖為主題。前者被認為補較注重商業利益的醫療行為;而後者則咸認為是較正統的醫療標誌,如「世界衛生組織」即採用此一標記。)

 

04-23-1Efes遺址.jpg

  從Hermes浮雕的左方望去,有個圓拱狀的石砌拱門,是A.D97年時一位名為Ephesian. C.S. Pollio的人所建的噴泉;旁邊的2層樓高石柱則是圖密善神殿所在地。據說神殿原本是羅馬皇帝圖密善(Domitian)建造來供奉自己的,神殿內的圖密善雕像高達7公尺,以大力士的形象呈現。不過這位自詡為神的圖密善皇帝後來被自己的臣子合謀殺害,神殿也被破壞,雕像還一度身首異處,目前則被收藏在以弗所考古博物館內。(內心OS:所以說,認分地當個皇帝就好了,何必妄想成神呢?果然沒好下場!)

 

  以上拉拉雜雜介紹了一堆,其實這些都還只是小前菜,接下來終於要進入Efes古城的精華地段,就由勝利女神Nike(尼姬)揭開序幕吧!

04-25Efes遺址(勝利女神).JPG

  在希臘神話中,由於Nike在泰坦戰爭中支持奧林帕斯眾神,為奧林帕斯帶來勝利,自此被認為是帶來好運的神祇。傳統形象中,勝利女神Nike帶有翅膀,擁有驚人的速度,不僅象徵戰爭的勝利,還代表希臘人日常生活特別是體育競技方面的成功。手持花環,雙翅開展,衣裙翩翩飛舞的Nike浮雕原本裝飾在海克力士之門的門拱上,象徵保衛城市官方重地,也藉此區隔出行政區與一般百姓活動區。

04-35Efes遺址(赫克力士之門).JPG

  不過拱門如今只剩下左右兩根雕有大力士海克立士(Hercules)的柱子,Nike只好暫且飛到對面樹下休憩啦!換句話說,剛剛被我歸為小前菜的其實是Efes的「重要行政區」,不過個人認為接下來的「百姓生活區」才是城市精神所在呀!

  

  穿過Gate of Hercules,一條略微向下延伸的道路在眼前展開,盡頭則是讓我朝思暮想的Celsus圖書館。這條名為Curetes Street(克里特斯大道)的道路兩旁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建築,可一窺當時Efes人民的生活風貌。

04-33Efes遺址(克里特斯大道).JPG

  沿著克里特斯大道前進,右手邊首先看到的建築物是圖拉真噴泉(Trajan Fountain)

04-42-2Efes遺址(圖拉真噴泉).jpg

  兩層樓的建築搭配山形牆立面,是Efes人民特別興建以獻給當時的羅馬皇帝圖拉真。根據一旁的導覽牌說明及圖示,原本噴泉正面有尊圖拉真皇帝的雕像,雕像腳邊踩了一顆小圓球是噴泉水匯集湧出處。不過目前原建物只留下小圓球(一說此小圓球象徵地球),雕像則被移至以弗所考古博物館。我想畢竟圖拉真不愧為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同為字輩皇帝,圖拉真的待遇比圖密善好多了,雖然遺落了一顆球,至少他的雕像整欉好好

 

04-45Efes遺址(山丘住宅).JPG

  克里特斯大道的左手邊是當年的高級住宅區,位於斜坡上的建築有點像我們現代的山區別墅,視野絕佳。此外值得一觀的則是建築物內遺留的精美馬賽克磁磚,據說更裡面還有當年的精品店,牆上的濕壁畫更是耀眼(必須另外付費)Orhan在介紹時還故意問我家有沒有馬賽克磁磚,答案當然是「No」呀!結果他歸納出「ohyou are poor」的結論,我立刻裝可憐回答「Yes」!不過想想似乎也挺符合事實的,畢竟我的錢都砸在出國旅遊上了。()

04-51-1Efes遺址(有錢人家的馬賽克磁磚地板).jpg

 

  下一個克里特斯大道上的打卡地點是哈德良神殿(Temple of Hadrian),就說這位老哈皇帝會如影隨形地出現吧,果然他從地中海一路跟到Efes了。

04-53Efes遺址(哈德良神殿).JPG

  這座神殿同樣是人民興建來獻給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產物,最具可看性的就是正面拱門上的華麗裝飾。外層拱門上雕刻的是幸運女神Tyche(堤喀),內層拱門上則雕刻著伸展雙臂的蛇髮女妖梅杜莎;左右兩側還有描繪Efes起源的傳說以及皇帝迪奧多西的浮雕。此外,旅遊書上必寫的介紹詞就是:「這是一座典型柯林斯式神廟的代表性建築」,正好Efes遺址柱子特別多,所以這裡就乾脆就地取材,稍微岔個題,概略介紹一下古希臘三種傳統柱式:

04-15Efes遺址(不同柱式).JPG

  照片中由左而右依序為「愛奧尼亞(Ionic)柱式」、「柯林斯(Corinthian)柱式」以及「多立克(Doric)柱式」。Ionic又被稱為「女性柱」,最大特色就是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捲,個人喜歡將它想成古代仕女的雙髻。如此造型看來較為纖細秀美,具有優雅高貴的氣質。Corinthian的柱頭形狀乍看很像盛滿花草的花籃,卻也由於裝飾過於繁複而普及度不高。Doric又被稱為「男性柱」,特點是粗大雄壯,柱頭沒有裝飾,簡單說就是個赤條條、鐵錚錚的漢子來著。

 

  從哈德良神殿旁的小路彎至後方,有一座大型的公共浴場  修拉斯提卡浴場(Bath of Scholastica)。這座浴場曾一度毀於西元4世紀時的地震,後由Scholastica這位女子加以重建。重建後的浴場為高3層樓的拜占庭式建築,如今即使只餘斷垣殘壁,仍能想見當年人聲鼎沸的氛圍。

04-46fes遺址(私人浴場).JPG

  在浴場與哈德良神殿交接的區域,有一排ㄇ字型的環形設施,光滑的大理石表面等距離挖鑿出一個個凹洞,而在環形大理石板下則是深約2~3公尺的溝渠,原來這是羅馬時代的公共廁所。據說古羅馬人的公廁某種程度上也被視為社交場所,因此沒有隔間,方便與鄰座談天說地;而原本正中央還有個水池,讓大家方便完擦屁股用的。

04-55Efes遺址(公廁).JPG

  至於如何擦屁屁,據說是將海綿綁在木棍上,使用時先將海綿沾溼,然後將木棍從座位下方的洞口伸進去擦拭(難怪這座位底下也要挖洞,真是貼心);使用過的木棍則置放於旁邊,會有公廁服務生前來回收,清洗後再利用,畢竟海綿在當時可是很貴的哪!

04-107Efes遺址(公廁擦屁股).jpg

(p.s想進一步了解羅馬人如廁的過程,再次推薦《羅馬浴場》,懶得上租書店租漫畫的,看電影也行喔~)話說我本來打的如意算盤是坐在公廁馬桶上來個「到此一遊」照的,怎知馬桶全部被繩子圈劃為「禁止越界區」,看來土耳其政府這幾年果真比較重視古蹟維護,我只能「望馬桶興嘆」囉!

 

  儘管無法體驗羅馬人如廁過程,但我的遊興絲毫未減,反而還愈趨高漲,因為接下來終於抵達我的Efes心願清單No.1  塞爾瑟斯圖書館(Library of Celsus)! 

04-59Efes遺址(Celsus圖書館).JPG

  這座圖書館建於西元2世紀,是羅馬總督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Celsus而在其墓地上興建而成。圖書館在建造時刻意面向東方,以充分利用早晨的光線;此外,外部空間設計製造了視覺上的錯覺效果,使實際內部為三層樓的建築從外部看來只有兩層,挑高的柱子讓整座圖書館顯得更加華麗宏偉。儘管塞爾瑟斯圖書館陸續經歷過大火與地震,導致內部建築體毀損,不過正面大門自始至終一直屹立不搖,只在1970年代稍加整修,至今被公認是古羅馬公共建築的黃金典範。

04-74Efes遺址(Celsus圖書館).JPG

  從遠處看,塞爾瑟斯圖書館像位謙謙君子,在傾圮的磚牆與石柱間佇立,純然直線與橫線的對稱線條,不顯不爭,卻自有一番和諧氣象。待行至階前空地,塞爾瑟斯圖書館搖身一變為偉偉壯士,任歷史長河將滿身傲氣淘洗為內斂俠骨,在廣闊的牆面與立體的圓柱間構築的,是任重道遠的卓犖胸襟。

  緩步踏上層層石階,走向我心中的嚮往所在  大門前的智慧女神像。其實女神像共有四尊,分別立於圖書館一樓石柱後面的壁龕之中,由左而右依序代表「智慧」、「命運」、「學問」、「美德」。我打從旅行前就篤定要與「智慧女神」合照,原因很簡單,總覺得「智慧」是後面三項的基礎。不過如今這四座女神像是複製品,真品被收藏在維也納博物館中,敢情又是段國寶出走的故事呀!

04-63Efes遺址(Celsus圖書館─智慧女神).JPG

04-66-1Efes遺址(Celsus圖書館─命運女神).jpg

    「命運」、「學問」、「美德」女神一次收錄,附贈三位具備良好德行的旅伴

 

  穿過大門進入圖書館內部,兜頭罩下的陽光讓偌大的空間一覽無遺。儘管只能私心想望當年藏書一萬二千冊的震撼榮景,但光是徜徉其間都讓我感覺有種異樣的神祕與浪漫,連呼吸都覺得氣質了起來。尋處空地,讓自己恣意地仰望,想像空氣中羊皮紙卷的氣味,也感受跨越時空而來的智慧跫音。

04-72Efes遺址(Celsus圖書館).JPG

  出了圖書館,轉入大理石大道(Marble Street),除了關注路面殘存的羅馬時代車輪痕跡之外,還有個必看的廣告。這則廣告就刻在左側的路面石板上,距圖書館約十來公尺。

04-76Efes遺址(妓院廣告).JPG

  石板左上角刻著一顆心,正中央有個左腳腳印,腳印邊有個女性的圖像,女子頭像下有顆圓形則代表錢幣。將這些圖像組合之後,可以得出以下的廣告詞:「如果你有顆寂寞的心,請帶著你的錢往左前方走,美麗的女子將會誠心為您服務。還有別忘了,腳的尺寸必須比石板上的大喔,我們不接受未成年男孩!」不知該說羅馬時代這種另類宣傳手法是含蓄還是言簡意賅;更令人噴飯的是,妓院就位於圖書館對面,據說當年許多男人都謊稱到圖書館看書,其實是悄悄偷渡到對面的青樓去了。話說回來,「妓院」似乎是古羅馬遺址中最為屹立不搖的營業所,不管是龐貝城的壁畫或Efes城的石板廣告,儼然都保存良好,重要性較諸其他建築有過之而無不及哪!

 

04-78Efes遺址(下層市集).JPG

  再接著往前走,左側一片布滿坍塌石柱的區域是當年的市集。這處市集主要服務對象是一般民眾以及從國外搭船來此的貿易商,與位於行政區的上層市集相比,占地更為寬廣,足見當年應是更加熱鬧繽紛。

  走至大理石大道底端,沿著山坡而建的大劇場以氣勢萬鈞之態翩然現身。建於希臘時期的半圓形劇場,到了羅馬時代又加以擴建,成為目前所見直徑154m、高38m,能容納兩萬五千人的大劇場。舞台中央此處曾經上演過戲劇,舉辦過音樂會;也曾作為全體市民的集會場;後來還一度作為鬥獸場之用。

04-103Efes遺址.JPG

04-79-1Efes遺址(大劇場).jpg

  從舞台右側入口進入,觀眾席與舞台間增建的矮壁暗示戰士與野獸決鬥時的激烈;矮壁前環形的溝渠,設計來疏濬競技後的血水。面向觀眾席的入口供野獸與競技者進出,以鐵製欄柵阻隔,是當年懸生死於一線的「命運之門」:門內的牢籠幽闇陰深;門外的現實何嘗不是殘忍冷酷?據說,戰勝的神鬼戰士將從舞台左側門走出;而戰敗者則從右側門抬出。也許,該慶幸自己從左側離開……

 

04-85Efes遺址(港口大道).JPG

  出得劇場後,正前方延伸至遠方的筆直道路就是港口大道。這條長500m的大理石街道最早可由大劇場直達港口,兩旁還閃爍著50多盞油燈,簡直將Efes妝點成一座繁華的不夜城。據傳當年埃及豔后與安東尼搭船造訪時,便為港口大道上的熠熠燈光驚艷不已。可惜由於泥沙淤積之故,如今的港口大道再不能感受海風捎來的氣息,只餘兩旁林立的石柱守護著過往的榮光。

 

  臨去之際,一行人以大劇場為背景合影留念,讓古城兀自以纍纍石塊傾訴它的故事;而我們這群過客,即將揮揮衣袖,朝伊斯坦堡行去~

04-92Efes遺址.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土耳其旅遊 以弗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ling 的頭像
    yuling

    yuling@帶著文字去旅行

    yu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