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
波昂(Bonn)、杜塞多夫(Düsseldorf)及亞琛(Aachen),
都是科隆周邊可以單日來回的城鎮。
波昂是貝多芬的出生地,當然要前往朝聖一番,
然而Düsseldorf和Aachen礙於行程只能二擇一,
前者是個工業發展與觀光產業兼具的熱鬧都市;
後者相形之下顯得古樸可愛,想當然耳,我選擇Aachen!
亞琛(Aachen)是德國最西部的城鎮,以溫泉著名,
早年法蘭克民族統治時將此地命名為Ahha(水),
之後查理曼大帝更以此地作為法蘭克王國的首都。
作為亞琛觀光核心的亞琛大教堂(Aachen Dom),
便是查理曼大帝在位時下令興建的宮廷禮拜堂。
當時甫統一西歐地區的查理曼正值權力顛峰,
意氣風發之際,建造的建築物自然也顯得氣象萬千。
亞琛的觀光重點集中在大教堂周邊,
自火車站緩步前進約16~20分鐘,
一路上看看周邊櫥窗的擺設巧思,倒也不覺路途遙遠。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教堂的哥德式尖塔
其次則是以巨大圓拱頂覆蓋的八角形建築主體。
作為中世紀加洛林(Carolingian)藝術風格的代表,
亞琛大教堂既有厚重的青銅大門與石壁彰顯其沉穩威嚴,
又有金碧輝煌的鑲嵌畫與五彩斑斕的玻璃窗點綴其絢麗光采。
入口旁的銅鑄模型,昭示大教堂已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步入大教堂古老中心主體的Palatine禮拜堂,
自中央拱頂懸垂而下的吊燈(Barbarossaleuchter)格外奪人眼目,
為了呼應教堂「數字八」的設計原則,吊燈處處可見小巧思:
八個弧形支架上搭配八個大門塔與八個小門塔,
其上還安裝了四十八個蠟燭插座,
據說原本還有十六座銀製雕像,可惜已散佚。
透過吊燈仰望的教堂穹頂,頗有種萬花筒式景觀之感,
可惜我的相機鏡頭廣角不足,無法收攝更完美對稱的風景。
(這照片已經是我幾乎趴在地板上所能得到的最佳畫面了~)
金光閃閃的馬賽克鑲嵌畫,
中間圓圈處「Civitas Dei」代表「上帝之城」,
四周的四個人物則代表《聖經˙創世紀》中提到的四條河:
比遜(Phison)、基訓(Gehon)、底格里斯河(Tygris)、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走道盡頭的唱詩班(Gothic choir hall)是後來才擴建的,
以玻璃窗戶取代的外牆,成為教堂中最夢幻的所在。
祭壇上面的聖母瑪利亞聖物箱(Shrine of the Virgin Mary)放著亞琛四大文物:
聖瑪麗的斗篷、基督的襁褓、施洗者聖約翰的斷頭布以及基督的一塊遮羞布。
再後面則是裝著查理曼大帝遺骨(Shrine of Charlemagne)的小金棺,
但必須參加付費導覽團才能進入觀看。
有別於充斥高齡長者的導覽團,
這團或許因為小孩子居多,解說員也多講了一些有趣的傳說。
(當然也是因為他說的是英文,我勉強還能聽懂大概。)
這個雕像的傳說,就是我一路跟在旁邊聽來的:
擺在教堂入門處旁的這隻野狼雕像(別懷疑~牠是狼!)
據說是因為查理曼大帝去世時教堂尚未完工,
當地居民為了籌錢讓教堂能順利落成,遂與魔鬼訂下交易。
魔鬼答應借錢給居民,但要求教堂完成後進入教堂的第一個人的心臟,
居民後來巧施計策,抓了隻母狼首先踏入教堂,
結果魔鬼便取走了母狼的心臟。
下次參訪亞琛大教堂時,除了哀悼一下母狼,
也可以找找留在青銅門上的魔鬼手印呀!
是說類似傳說法國的加爾水道橋(Pont du Gard)也有一個,
只是犧牲的動物從母狼變成狗,
該說基督教世界的魔鬼既單純又好騙嗎?
(對這個傳說有興趣的,推薦小說《克雷的橋》)
其實,亞琛吸引我造訪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
就是位於大教堂旁邊的Nobis Printen。
香料餅(Printen)可說是亞琛名產,口感及原料都與薑餅類似,
不過台灣的薑餅屋為了加強支撐力,口感偏硬似餅乾;
這裡的薑餅比較像是厚實版蛋糕,咬下後仍保有綿軟感。
口味則見仁見智,夥伴就很不能接受薑與肉桂混合的味道,
但我倒是覺得搭配咖啡或茶慢慢品嘗,滋味頗芬芳。
比起滿足口腹之欲,在Nobis Printen裡面閒逛似乎是更大的享受:
琳瑯滿目的巧克力造型香料餅佐以各色蝴蝶結包裝,
三不五時隔壁附設的咖啡廳還會傳來陣陣香氣,
融成一種甜膩濃郁的節慶氛圍,令人嘴角上揚。
只可惜店鋪本身空間不大,再加上店員表情頗嚴肅,
讓我覺得逛太久或是純拍照不小心就會變成「奧客」,
趕忙買了包原味香料餅,要價3歐還可接受,
這九片香料餅成了我未來三天的早餐。
最後一站晃到位於大教堂後方的市政廳,
再次碰見熟悉的畫面,這次直接增生成兩對新人!
風格迥異的新人與親友們在市政廳前各據一方,
噴水池邊的顯得熱情洋溢,歡聲笑語不斷;
廳前階梯處的則典雅精緻,手拿香檳的賓客紛紛盛裝打扮,
也讓階梯上的我大飽耳福與眼福。
(拍照時,我腦袋浮現”到底這趟德國行會蒐集多少婚禮呢?”)
回程,午後的亞琛顯得生氣蓬勃,
大人小孩們紛紛出動分潤恰到好處的天光。
設計有趣的水池邊,孩子們或攀或坐,
與雕像形成一幅幅有趣的風景。
公園裡三三兩兩聚集著年輕人,
想起自己的大學時代,懂得這麼享受生活嗎?
境隨心轉,旅行,不在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