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窗,成為一種絕佳的觀看角度。

一窗之隔,有了距離,有了迂迴緩衝的空間,也有了咀嚼和沉澱的時間。

                         ~《旅人之窗》~

01-5公車初體驗.jpg

  自從實習時買了第一輛摩托車之後,公車與我便如平行線般,永遠只能在路上錯身而過。我想,興許是高中時期必須趕早摸黑地搭客運或公車上學,由搖晃的車身與朦朧的意識譜出的晨間序曲,令我對巴士無法提起熱情。儘管初到台北時也曾捧著「大台北公車手冊」當作百科全書仔細研究,但相較於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公車永遠是我心中敬陪末座的選項。

  然而,或許是浮動的空氣喚醒體內的好奇因子,又或許是大紅色車身燃起心中嘗試的渴望,再加上City mappper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展示精準周全的公車路線,總之,倫敦生活的第二天,我立刻拋棄Tube改選Bus

01-1公車初體驗.jpg

  早晨,步出青旅,拂面而來的冷冽空氣令人精神為之一振。沿著人行步道走向只有兩分鐘腳程的巴士站牌,昨晚早已確定13號巴士可以護送我到達目的地,現在只要解決到底要在哪一邊搭乘即可。研究了一下站牌,發現柱子上標示的紅底白字大寫英文字母與City mappper訊息不符,看來應該到對面等車才是。繼續前行朝地鐵站方向走去,對向站牌就在附近,紅底白字的大寫D向我比出了大大的「yes」手勢,不放心地再確認一次行進路線,終於放下心中的忐忑。

  倫敦巴士單趟搭乘為1.5英鎊,使用Oyster Card單日最高扣款上限為4.5英鎊,較地鐵便宜許多。換句話說,只要不趕時間,搭巴士也能節省一些交通費,不過巴士上只有卡片感應機,不接受現金付費,所以還是買張Oyster Card方便。乘車時統一由前門上車,刷卡,聽到目的地站名廣播時,按下下車鈴,後門下車。聽力不佳者也不必擔心,車子內仔細找一下就能看到電子跑馬燈,通常會設在通往上層的階梯處以及司機座位附近的隔板上方。

01-7.jpg

  成功搭乘13號巴士帶給我一種格外自豪的快感,有種偷偷闖入在地生活的不懷好意與竊喜在胸口蔓延。刻意以駕輕就熟的姿勢將卡片拂過感應器,隨著「嗶」聲響起,彷彿自己也化身半個倫敦人。選了偏後方的窗邊座位,居高臨下的位置正好將車內車外的風光一併收納。當天的回程巴士,我不再像早晨那般小心翼翼,一股腦兒地衝上頂層,映入眼簾的是兩長排空蕩蕩的座椅,頓時開心地把上層當作自己的遊樂園,肆無忌憚遊走之餘,更大辣辣地往前排座椅一坐,飽覽迎面而來的市區風光。回台灣後,發現網路部落客稱許倫敦雙層巴士上層第一排座位堪比頭等艙,能夠享受最佳的視野與風景,暗自為自己誤打誤撞的好運拍手叫好。

0724公車即景[00-00-20][20180220-104359377].jpg

  於是,巴士成了我暢遊倫敦的最佳遊伴,只要路線許可,毋需轉乘,我很樂意投入它的紅色懷抱,共享一段私房時光。巴士與地鐵乘客的最大不同或許是濃濃的生活味兒:地鐵裡清一色行色匆匆的緊張感,在巴士上似乎被按下了慢速鍵,只如湖面漣漪般悠悠飄盪。

  回台的前一天,沒有時間壓力與預設行程的我,搭上一班由倫敦西區開往東區的巴士,窗外的風景由肯辛頓區古色古香的維多利亞式建築轉為充斥現代藝術與前衛造型的各式場館與商業大樓,原來,百餘年的時光流轉也能在四十來分鐘的車程體現。當時正是早晨的上班尖峰時段,我恰與一位西裝革履的上班族男士相對而坐,正好奇他怎麼沒有拎著公事包之際,只見他從口袋掏出一方摺疊整齊的報紙,悠哉地玩起填字遊戲。而後,在同一站下車的我,一路尾隨他不慌不忙的背影直至某星級飯店,可惜我終究不是福爾摩斯,否則在蹩腳跟蹤之餘應可推測出更多私人資訊。

 

倫敦觀光巴士

  觀光巴士對於受限於時間只能短暫停留的旅人而言,是cp值最高的選擇,能夠兼顧觀光與交通,快速將城市風光盡納眼底,即使沒有預設目的地,就這麼待在巴士上繞上一圈,都是很棒的視覺享受。

05-1觀光巴士即景.JPG

  倫敦的觀光巴士共有五條路線,以紅線和藍線最為經典,倫敦前十大著名地標幾乎都會經過;橘線行駛路線較集中西區,沿線可見許多博物館和公園,以及哈利波特迷必朝聖的「王十字車站」;黃線和綠線則比較類似接駁車,分別在早上和傍晚行駛各大旅館之間。考量到我英倫行最後幾天就住在西區,不管是搭乘普通巴士或是依靠雙腳都能把西區大致摸個透,因此我主要還是鎖定紅線與藍線。可參見網址https://www.londonpass.com/downloads/hoho-map-2017.pdf

觀光巴士路線圖.jpg

  購買1 day tour的觀光巴士票是多數旅人的選擇,二十四小時內不僅可無限次數搭乘,還可以隨上隨下,如果行程安排得當,可以藉此省去一天的交通費。不過我這次選擇的是包含各項優惠的London Pass,期限內可以任選一天免費搭乘觀光巴士,立刻省下26英鎊的票券費用。

  觀光巴士的站牌挺容易辨識,站牌前還有身穿背心的工作人員協助驗票,再加上每班車次只間隔二十至三十分鐘,非常方便。儘管原本就打定主意至少要搭一次觀光巴士,但我後來更多程度是把它當作歇腳的休息站。上車之際,別忘了拿個司機座位邊的耳機,耳機插孔就在前方座椅的椅背,隨著巴士移動,耳機會播放沿線著名景點的介紹,語言列中有「中文」選項,可以聽得清楚又理解完整。

05-8觀光巴士即景.JPG

  巴士上層是完全的露天座位設計,方便遊客觀覽風景。我上車時,上層座位大約三分之二滿,只能走到車子後段尋找空位,有些位置還遺留前位旅客留下的耳機,感覺不是太有公德心呀!照例選了窗邊位置,車子啟動,我的耳裡也開始湧入字正腔圓的Madarin版導覽,之所以能加以區別,實在是有些詞彙透露出濃濃的北京味兒。不過隨著車子穿梭在各個車水馬龍的街區,導覽開始出現錯亂,耳裡聽著「在您的右手邊即將看見OOXX…..」,但我看到的明明就只是櫥窗內普通的上班族,幸好大約司機發現,立刻加以調整,但我早已不若一開始那般專注,開始把耳機傳送過來的導覽當作背景音效,因為我發現了更有趣的事物。

05-2觀光巴士即景.JPG

  那是在我座位前方的一位小男孩,約莫三歲年紀,一頭金髮配上圓潤的臉蛋,非常可愛。他像是好奇寶寶般攀著欄杆,俯瞰流逝的車輛,在某個時刻我們倆對上了眼,我趕忙向他綻放親切的笑容,結果他開始以座椅椅背為幕,與我玩起迷你版「臉蛋躲貓貓」遊戲。媽媽發現後,開心地抱起他讓我拍照,我把照片秀給小男孩看,他似乎對於相機的操作更為感興趣,我於是將相機遞給他,讓他的小手握在相機兩旁,「喀擦」,按下也許是他生命中的第一聲快門。

05-3觀光巴士即景.JPG

05-4觀光巴士即景.JPG

  由於我搭乘的這台紅線觀光巴士是末班車,本以為可以至少繞完一圈,想不到在pm6:30時,司機大哥很酷地把車子停到路邊,告訴我們他下班了,待會會有其他人來接手,接著揹起他的背包,瀟灑轉身離開,留下一車子外國人各個目瞪口呆,我也瞬間錯愕萬分。大約等了五分鐘,這期間許多乘客紛紛跟著前位司機出走,我一方面沒什麼時間壓力,二方面也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便在座位上發呆。接任的司機上車後,立刻耐心地一個個詢問我們的目的地,然後告訴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哪個站下車,下車後如何前往各自目的地,感覺很像娃娃車司機呀!不過我後來發現停車處恰在地鐵Green Park站附近(這車站可以直達我落腳的青旅地鐵站Swiss Cottage),加上飢腸轆轆,決定棄車吃飯去,也結束了我的觀光巴士之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ling 的頭像
    yuling

    yuling@帶著文字去旅行

    yu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